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被各种信息和娱乐方式所包围,以至于很难找到时间静下心来阅读一本好书。然而,阅读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它更是一种培养思维深度和独立见解的方式。本文通过作者的个人经历,探讨了在现代社会中重拾阅读习惯的重要性,并分享了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帮助读者在碎片化的信息洪流中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思考空间。
在这个任何事情都能 15 秒说完的时代,我们很难再去读一本好书,甚至连一篇长一点的文章都不能静下心来读完。
我记得小时候,平房屋里的床底下有一个塑料箱子,里面全是书。我已经记不清里面都有什么书了。那时候我最喜欢夏天暑假,用矿泉水瓶子接上一瓶子井水,然后躺在床上打开电扇,拿一本自己想看的书,一看就是一下午。
有很多书我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比如《穷爸爸和富爸爸》。你是不是很难想象一个十岁的孩子在读这本理财界的圣经。但是我确实读了,并且读的津津有味。
记忆尤其深刻的一件事是 2003 年非典。整个村子都笼罩在病毒的阴霾下,父亲每天都回穿着厚厚的防护服背着药桶去村里街道上喷洒消毒液。下午回来的时候会把剩下的消毒液在家里床底下、地面都喷洒一遍。我现在记忆里还有浓浓的闻起来有一点酸有一点甜的消毒液味道。那些书,每一页都有这个味道。
我真正丧失阅读能力是上大学的时候。那时候我父亲给我买了第一部智能手机——中兴。我每天沉浸在手机里,怎么能有这么神奇的东西?为什么总有玩不完的游戏?使用微信聊天简直不要太方便了,今日头条每天给我的新闻都是我想看的….
渐渐的我发现我的注意力不能集中了。我不能坐在哪儿安静的看完一段故事了,我甚至失去手机十分钟都焦躁的不行,刷牙洗脸的时候手机也要在旁边。我感觉我的灵魂已经被这块儿闪烁着魔法光芒的屏幕侵蚀了。大学四年,我甚至没有读完一本书…
现在我已经工作很多年了,我在慢慢的把我的灵魂从那块屏幕里剥离出来,重新回到文字的世界里。因为这个世界的最终构成是文字。我们的思维情绪终究是不能被短短十几秒钟的视频左右的,也坚决不能被三五行看起来非常有用的金句左右,如果真是那样,我们岂不是成了碎片信息的傀儡,听的看到全是他人选择性喂养的。如果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一直这样,那么就会成为毫无思维能力的人,甚至都不能称之为人。
虽然长文字对于现在的大部分人来说是一种困难的挑战。但是现在还是有非常多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战胜这个困难。
我经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慢慢读。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然后挑选一本你最喜欢的书,每天读 5 到 10 页。这个时间要集中,可以是在你下班之后,洗完澡躺在床上,也可以是在蹲坑的时候。总之重要的一点是,在集中的时间内完成这 5 到 10 页的阅读。然后坚持把这本书读完。读完之后,再读一遍。就这样反复三遍。
为什么要重复这么多次?因为第一遍的时候是你强行让自己了解书中的内容,大部分内容可能只是为了完成这五页纸的数量,而对于书中的内容其实并没有读进去多少。第二遍的时候就会不一样,因为你已经读过一遍了,对书中的内容有个百分之 10 的了解,这样当你在读的时候就会产生熟悉的感觉,越熟悉你的理解能力越强,理解能力越强就代表你读明白的内容也就越多,这样下来你的成就感也会越强烈。等到第三遍读的时候,你内心已经有了一个这本书的梗概,当你读到某个概念的时候脑袋里会灵光一闪——哦,这个概念在书里的大概第几页解释过⋯⋯反复阅读还有一个非常神奇的事情发生,那就是无论你读多少遍这本书,重读的时候总有一些内容让你感觉到陌生并且新鲜的句子。不要总觉的自己已经一个字一个字的看过了,其实你看的并没有那么仔细。
当你按照这种方式读完一本书之后,你就会发现关于这本书所讲述的这个领域你有了自己的看法,有了自己的观点。这就是你的认知能力。
当你慢慢的使用这种方式读完越来越多的书的时候你就会在某一瞬间突然发现——咦?我的手机呢?